課程名稱:南北管音樂戲曲文化體驗課
地 點:彰化縣南北管音樂戲曲館
時 間:107/11/29(四)
教 師:丘慧瑩 主任
課程簡介:
傳統音樂戲曲種類很多,南北管音樂戲曲保存最完整的就屬彰化縣,因彰化縣南北管音樂戲曲館護持不少知名的百年館閣,希望藉由本課程安排(南北管音樂戲曲文化解說、南北管樂器體驗、欣賞梨春園北管團現場演奏與樂曲解說),使學生得以初識南北音樂戲曲;再由樂器操作體驗,與傳統實際接觸,加強學子與文化間的連結及共鳴,並藉彰化在地戲曲團體的表演,帶領學生一窺南北戲曲音樂之美,並以此培養學生欣賞樂曲之興趣及能力,達到薪火相傳、老中青共同守護文化瑰寶之教育意義。
學生心得:
- 這次的多元課程很充實,整個活動的節奏有讓人很舒適,最特別的是最後欣賞彰化在地的南北管樂團-梨春園的演出。園長詳細的引領北管的樂器,看的出來他們經營與推廣文化的用心,也很感謝多位老師精彩的表演,這是一次很棒很有趣的學習體驗!
- 本身對傳統藝術及南北管頗有興趣,藉這次學校舉辦之課程使我學到了不少和南北管戲曲相關的知識,只是時間關係沒法對博大精深的這些文化藝術有更多了解,也希望更多年輕人能認識並欣賞南北管或其他傳統藝術。
- 可以親自體驗一場文化演出的傳承,真的不同於影片和透過螢幕,能感受到那種臨場的感覺。我認為學校開設的多元學習的課程,讓我親身去感受文化,然後深入內心感受,希望自己未來能回饋於社會。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相較單純閱讀書籍,親眼所聞與親身體驗還是更記憶深刻些。
- 文化是人們生活的痕跡,藉由保存、流傳,可以讓社會持續發展。這次的課程不只詳細介紹南北管的樂曲文化,也請到真正在地的北管樂團來演示,藉此讓我對傳統音樂、文化有具體的認識與臨場的震撼。
- 雖然知道彰化有南北管音樂戲曲館,但在學校待了快四年從來沒去過,第一次來這邊覺得是個很漂亮的地方,很感謝老師對這個傳統樂曲文化的解說,接下來的樂團表演更是我第一次臨場接觸,非常震撼與有趣!讓我非常難忘,希望之後還能有類似課程。
![]() 南北管音樂戲曲文化解說 |
![]() 樂器介紹教學 |
![]() 樂器操作體驗1 |
![]() 樂器操作體驗2 |
![]() 北管樂曲介紹說明 |
![]() 梨春園北管表演 |
![]() 樂團指揮體驗 |
![]() 南北戲曲館大合照 |
課程名稱:彰化鐵道文化課
地點:彰化火車站與扇形車庫
時間:107/11/20(二)
教師:周文己老師 / 邱明憲導覽員(從國際旅行者到彰化民間旅遊局)
課程簡介:
彰化火車站中部地區最重要的車站,也是中部鐵路發展的開端。這裡擁有豐富的鐵路故事,以及最齊全的火車車種。本課程將帶領學生至彰化火車站與扇形車站,課程內容有「橋上拍火車」-從天橋上觀看鐵軌與火車進出,詳細瞭解彰化火車站的歷史與構造,「扇形車庫」-解說扇形車庫的故事,解密蒸汽火車密碼,一次看到各種不同的火車,「火車安全教育」-火車站內歷史遺跡解說以及火車安全教育解說。,最後參觀「鐵道模型店」-實際體驗鐵道模型操作方式及各種獨家鐵道特色商品。讓學生透過課程更了解台灣重要的火車發展史。
學生心得:
1. 今天第一次走天橋,發現由上往車站看可以俯視月台與鐵軌,放射狀的鐵軌在陽光照耀下,格外迷人。再來是扇形車庫,它原先是準備拆掉的車庫,幸好有地方文化人士的陳情,得以讓這富有歷史與文化意義的古蹟傳於後代。最後來到鐵路模型老闆的店參觀,嘗試操控迷你火車的體驗非常有趣。
2. 覺得課程講得非常精彩,從彰化車站的歷史到扇形車庫,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鐵路常識了,原本就有在關注鐵路的事情,覺得很棒!而關於操控模型的體驗,真的是第一次,很讚。
3.參加了此次的彰化鐵道文化課程對於火車、鐵路的構造更加熟悉,還聽了彰化車站的歷史,以前不知道的知識今天都了解了,決定參加這次多元學習真的太對了,希望下次還有機會!
4.之前自己去過扇形車庫兩次,但這一次有老師詳細解說才更深入了解鐵路的歷史與知識。看到的蒸汽火車、鐵軌、每種不同車型背後都有他們的故事。之後走訪鐵路及高賓閣、小西街,覺得更了解彰化的歷史遺跡,同時也感受到保護文史資產的重要性。
5.感謝講師用心介紹彰化在地景點,講師對鐵路列車有深厚的知識,且不吝嗇向同學分享。過程中也適時結合時事,有歷史脈絡、有系統的講解讓我們學生易於建構對彰化鐵路文化的知識。此次多元學習課很棒、收穫豐碩的下午,感謝講師及工作人員。
![]() 彰化火車站前講解 |
![]() 天橋上俯看鐵道 |
課程名稱:劇本寫作-初級
地點:本校教學大樓4樓401教室
時間:107/11/16、107/11/23、107/11/30(五)
教師:周文己老師 / 蔡奇璋老師(東海大學外文系專任教師、表演藝術與創作學程主任)
課程簡介:
教學目標:認識並掌握劇本編寫之基本要領、學習如何自人生經驗中汲引創作活水、理解戲劇創作之社會功能與責任。
- 何謂「戲劇」:型類、風格與結構;焦點:「矛盾、衝突」的形塑,學生現場演練與延伸書寫。
- 點、線、面的串聯:角色設計;焦點:從畫面開始(對話書寫練習),學生創作一段對話。
- 名作片段賞析;焦點:讀劇練習(觀點詮釋與轉換),現場即興創作。
學生心得:
- 在這三周的課程中,讓我對於戲劇有更多的了解,認識到戲劇的基本公式:紛爭→尋求解決→結局,也藉由這個課程觀賞到很多沒看過的經典名著,開拓眼界,並試著創作一段對話與故事。蔡老師真的非常專業,深入淺出介紹,使我對於戲劇更加了解,並有動力去看更多的作品和經典名著,也發現戲劇的奧妙及社會意義,激發自己後續創作的動力。
- 從老師上課內容中得到許多知識,包括認識許多有趣的經典名著,以及其中值得探討的衝突,議題和想法,得到最多的大概是從老師的分享之中,從老師觀看的角度切入,看到自己從未發現的有趣的事,更能細膩的觀察周遭的人事物
- 我一開始只是對劇本寫作有興趣而參加本課程,對戲劇並不是非常了解,經由蔡老師以古典名作為例,介紹編劇家在編劇時使用的技巧,埋了什麼伏筆等,讓我對這些名作和寫劇本有不同的認識。除此之外,老師還用心的幫大家批改作品,與大家一起檢討,從中獲取經驗,最後講師還向我們介紹許多資源,讓我們在課堂後能繼續精進,很幸運可以接觸到這門課。
- 連續上了三星期的劇本寫作課,收穫比預期中多了好多,蔡老師對戲劇方面了解非常全面,在批判作品上也提供非常棒且強而有力的見解。與其說來到課堂學習戲劇,不是說來學人生,短短三堂課,我們從他人的作品甚至他人的人生中得到不少啟示,種種片段,都是形塑生命的美好養分,謝謝老師,謝謝通識中心,希望之後能有更多這樣的課程,非常棒的課。
![]() 劇本寫作課介紹 |
![]() 經典名劇介紹 |
課程名稱:民權路上手作課
地點:彰化市民權市場
時間:107/11/09(五)、107/12/06(四)
教師:周文己老師 / 邱明憲導覽員(從國際旅行者到彰化民間旅遊局)
課程簡介:
彰化市區民權路上是老店與新店的串連,除了古蹟建築,傳統的老店舖更是認識彰化在地文化的方式。本次課程將帶領學生至彰化市區拜訪民權路的老店舖(傳統中藥店鋪、春秋燈籠社、古蹟聖王廟)與手作解憂水泥盆栽。參與學生在中藥行裡當小學徒,體驗切藥、秤藥、磨藥的製藥過程與製作除蚊包;燈籠店裡參觀彩繪燈籠的製作過程(劈竹、編竹、黏布、彩繪)藉由觀摩學習與實際操作讓同學欣賞台灣傳統手工藝的精緻功夫;巷弄間二級古蹟「聖王廟」介紹,以及親手製作創意水泥盆栽,化身小小綠手指。課程全程於民權市場街道上完成,豐富學生五感體驗,加深了解彰化傳統店舖文化。
學生心得:
1. 一開始在旅咖啡體驗做自己的小植栽,覺得老闆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從不會手作東西,透過四處的學習與實踐精神,自己設計商品,而有了自己的品牌,這樣的精神很值得學習,設計的商品有滿滿的文青感且非常可愛;燈籠店則是堅持了自己的傳統文化,為台灣保留珍貴的歷史文化;傳統中藥材店也是保留中華5000年的文化,透過老闆的解說瞭解一些藥材的功能,如四物中有哪些藥材與其功效,老闆本人也有趣富有相當多的知識。
2. 這次參加「民權路上的手作課」課程內容包含從創新設計到古色古鄉老店技藝學習,內容豐富又有趣,在彰化的大街小巷中細細品味古樸的風情與人情味。活動中更有手作體驗的部分,增添了課程的趣味性,藉由將這些回憶更深地用身體記下了。這堂課讓我們對於在地人及產業有了更深的認識。
3. 很慶幸能參加這門多元學習課程,帶我走訪這些彰化在地人才知道的景點,體驗這個真的擁有很多古早記憶的城市,對一個都市人來說,今天走過的路、去的店都是很新奇的體驗,加上有個幽默風趣的導覽老師,在旅途中總是笑聲不斷,在考試壓力的逼近下,這個下午讓人感到舒適也很放鬆,第一家店拿到的小植栽,中藥店的驅蚊包都使我覺得被療癒了。
![]() 水泥盆栽手作體驗 |
![]() 手作盆栽大合照 |
![]() 切中藥體驗 |
![]() 中藥行老店舖-手作防蚊包 |
![]() 燈籠師手繪燈籠講解 |
![]() 傳統燈籠店合照 |
![]() 參訪二級古蹟聖王廟 |
![]() 聖王廟介紹 |
課程名稱:媽祖文化體驗課
地點:彰化開化寺、南瑤宮
時間:107/11/02(五)
教師:周文己老師 / 邱明憲導覽員(從國際旅行者到彰化民間旅遊局)
課程簡介:
彰化縣有三大媽祖盛事「大甲媽祖」、「白沙屯媽祖」、「彰化媽祖」,這些媽祖活動讓大彰化擁有獨特的信仰產業。本次課程帶領學生至彰化市區拜訪傳統金紙店與香舖、繡莊、燈籠店,了解媽祖進香與繞境的過程中會使用的用品以及如何判別品質優良的立香與金紙。隨著彰化媽祖的路徑,走訪重要的廟宇,並介紹進香時的儀式,南瑤宮重要的進香故事,透過一趟課程體驗,讓學生感受彰化媽祖文化影響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學生心得:
- 這次課程讓我印象深刻,很有趣的是走進平常騎車沒注意到的小巷子,以緩慢的步調觀察彰化城市的樣貌,親身體驗這些珍貴的台灣特有文化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細細聽著業師對廟宇的介紹,才知道每個細節都有重要的意涵!一路上也知道了街頭巷尾的傳統小吃,使我想找個下午好好漫步在這個純樸安靜的小城市,來一趟深刻的文化巡禮!我覺得這樣的課程很棒,謝謝!
- 覺得多元通識課程總是能令我收穫豐富。本次課程尤其對燈籠製作過程印象深刻,削竹手法之俐落迅速,彩繪題字之熟悉靈巧,是在看到成品後,仍無法想像的鬼斧神工。有生之年能一睹這般才藝,真是不虛此行!
- 這次的媽祖體驗課程帶我們到彰化這個古城尋覓小徑,探訪百年來的文化,不僅認識了開化寺及南瑤宮的十個媽祖,更了解了香、金紙及燈籠等中華傳統文化,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秋美術社,唐師傅及唐老師所呈現出來的,看似簡單,卻是須要下非常多功夫的,例如將竹子砍成竹絲、糊紙、彩繪等。另外在彰化讀書這幾年常常經過春秋燈籠社,卻從未發現!這次課程讓我了解應該仔細地看看身邊的地方文化,收穫很多!謝謝各位老師。
- 今天參訪了許多關於傳統技藝的店鋪和彰化本地的廟,都讓我對台灣的傳統宗教和技藝更了解。在春秋燈籠店時,看到老師把竹子變成燈籠的過程,覺得還好有他們才能讓台灣的在地文化與傳統的技藝能夠流傳下去。整體而言,我學習到了很多新的知識!
- 從開化寺開始一路聽了許多故事,也看到了一些文化的傳承,像是繡莊、神明的衣服,還有春秋美術社的燈籠,都讓我看到了從古早流傳下來的文化是如何被延續下去,然後還參觀了開彰祖廟和南瑤宮,也到金紙舖了解各種金紙用途,一路上收穫滿滿,讓我對媽祖,及台灣的一些宮廟文化更加地有興趣。
![]() 傳統繡莊的歷史和工法 |
![]() 燈籠師傅解說傳統燈籠的製作 |
![]() 解說香鋪店的歷史 |
![]() 學生分辨香的種類 |
![]() 南瑤宮講解1 |
![]() 南瑤宮講解2 |
![]() 南瑤宮折平安符 |
![]() 大合照 |
課程名稱:二水休閒農場經營與發展
地點:彰化縣二水鄉 / 鼻頭仔休閒農場
時間:107/10/23(二)
教師:盧胡彬老師 / 范少連秘書(二水鄉農會)
課程簡介:
彰彰化縣二水鄉境內的「鼻仔頭休閒農業區」位於八卦山脈的龍仔頭山,2004年開始經營為休閒農園場,發展多元且豐富為大彰化地區成功的案例之一。本次課程配合二水鄉季節性農產水果-白柚,設計園區導覽、農事體驗、養蜂場參訪、洗潔劑、果醬與相關點心製作等課程,讓學生體會二水在地的自然之美及田園樂趣,後至二水老街進行導覽巡禮,讓學生了解老街文化和歷史,並藉白柚洗劑和果醬製作,給予學生更多參與實際體驗。
學生心得:
- 今天首先體驗的是白柚子採摘,品嘗白柚並了解柚子的種類,接著去養蜂場聽講許多有關於蜜蜂習性的介紹,這個活動最令我印象深刻,學到許多知識和常識,像是蜜蜂有分為女王蜂、工蜂、雄蜂,女王蜂出生一周後就可以交配產卵,由於腹部可以儲存精子,故之後可以永久產卵,其壽命大約7~8年,我還蠻佩服養蜂人,覺得他們富有學問,使我受益良多。後來體驗製作白柚清潔劑、白柚醬、鬆餅也讓我很有成就感。參訪二水社區,覺得當地人都很努力營造這個社區,是個人情味濃厚的地方,下次還會想到二水體驗當地的人文風情。
- 透過此次的多元學習能親身體驗採摘白柚,深入了解柚農的辛勞、柚農現今的年齡結構,與面臨的災害。而柚子除了直接吃,還能如何加工?藉由此次的家政課程,從白柚果醬、清潔劑的製作,使我更加了解產學合作的重要性。
- 今天在採柚子的過程中,雖然只有短短5~10分鐘,但是全身卻已汗流浹背了,可想而知,農民做到了已經60、70歲,他們是多麼的辛苦,除了採柚子外,也體驗了一堆活動,讓我了解二水的在地農產品外,也讓我了解當地的農村運作的型態,真希望下次有空也能有類似的活動。
-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多元課程,一開始以為這類的課程頂多是讓我們多了解彰化當地的特色文化,後來我才知道課程比想像的更豐富許多,第一次摘柚子,拿著沉甸甸的福柚,裡面是農民滿滿的心血,看起來身體健朗的農民,其實歲數也不小了,這也顯出產業的年齡斷層。頭一次這麼近距離接觸蜂農,看著地上,一箱箱的蜂箱,蜜蜂在忙進忙出,瘋狂產卵,頓時覺得大家都說蜜蜂勤勞,但我看來只是被關在蜂箱一輩子,頓時覺得我好幸福。
![]() 採柚體驗1 |
![]() 採柚體驗2 |
![]() 養蜂場參訪 |
![]() 養蜂場參訪2 |
![]() 農產點心製作 |
![]() 白柚洗劑 & 果醬製作 |
![]() 白柚洗劑 & 果醬製作2 |
![]() 二水巡禮大合照 |
課程名稱:手機拍攝與剪輯
地點:本校教學大樓5樓電腦教室
時間:107/09/29(六)
教師:丘慧瑩 主任
課程簡介:
手機已普遍具備動態高畫質攝影功能,如何使用手機記錄生活或工作的日常,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本課程設計有攝影入門:六大設計元素、構圖,以及實作、鏡頭語言、運鏡、實作、用剪輯軟體實作,最後完成小組影片上傳。帶領學員從最基礎的攝影概念開始,從無到有,一路帶領學員使用手機製作出水準以上的影片。
學生作品:
- NCUE 圖書館
- 沅沅
- 白紗湖
- 校園中的孔子
- 圖書館宣傳片
- 奇奇甜品
- 智能車大賽
- 彰師輔諮
NCUE 圖書館 | |
![]() |
![]() |
沅沅 | |
![]() |
![]() |
白紗湖 | |
![]() |
![]() |
校園中的孔子 | |
![]() |
![]() |
圖書館宣傳片 | |
![]() |
![]() |
奇奇甜品 | |
![]() |
![]() |
智能車大賽 | |
![]() |
![]() |
彰師輔諮 | |
![]() |
![]() |
課程名稱:傳統小食手作課-鳳眼糕
地點:本校教學大樓4樓401教室
時間:108/11/15(五)
教師:盧胡彬老師 / 洪紹梧先生(鄭玉珍老街店長)
課程簡介:
鳳眼糕是鹿港知名的百年傳統糕餅之一,因為外觀有如神話聖獸「鳳」的眼睛因而得名。希望藉由本課程除了讓學生了解傳統糕餅的歷史沿革與文化發展,更藉著實地手作糕餅加深對傳統小食的認知與對食物的體會。
學生心得:
- 經由課程安排,我第一次接觸鳳眼糕,和綠豆糕,以前只會吃,都沒機會動手做,也學到很多糕餅歷史和知識。希望學校能多辦這種體驗活動,這些是自己本科系幾乎不會有機會接觸體驗到的。超喜歡!
- 今天的課程很好玩很特別,也學到了新的知識,原來糕點有分成粗糕跟細糕,傳統的跟現在改良的又不一樣。糕點看似簡單,真正自己動手做後才發現沒有想像中容易,每個步驟都要做得確實也需要一定的功夫。
- 我這次從中瞭解了很多,從糕點的歷史、文化脈絡、壓制的手法、材料的選用…雖然礙於時間關係無法做太多步驟與重做,空間沒有好好設計一直被隔壁的聲音影響,但我仍瞭解很多以往所不知的東西。此外,了解傳統烘焙的困難以及我們如何用現代化技藝改良,對糕點的認識不同以往(尤其鳳眼糕)。
- 這次活動非常有趣,結合彰化當地特色,讓我們有這次實做鳳眼糕、綠豆糕的經驗。原來鳳眼糕並不好做,細的粉質則太容易碎掉,雖然壓很聚了。有學習到了綠豆糕跟鳳眼糕的差異,都是糕餅卻不同,還有關於糕餅的小知識,希望學校能多開這類課程。
- 覺得很新鮮,之前沒有機會能接觸到這類傳統美食,也對這些製作過程有一層更深的了解。自己親手體驗吃起來也比較有成就感,講師也非常親切。很喜歡這次的多元課程。
![]() 店長示範糕點製作 |
![]() 學生實做 |
![]() 學生實作 |
![]() 器材介紹 |
![]() 學生實作 |
![]() 學生實作 |
課程名稱:動畫設計
地點:本校教學大樓5樓502教室
時間:108/11/01(五)
教師:尤榮輝老師
課程簡介:
使用軟體:Google Web Designer
- 簡介動畫及其應用
- 動畫工具
- 使用 Google Web Designer
- 快速動畫製作
- 進階動畫製作
- 實作一:馬力歐兄弟
- 實作二:電子賀卡
- 實作三:擴充式互動廣告
- 實作四:多媒體展開式廣告
- 實作五:視差動畫
學生心得:
(此處補上學生心得)
![]() 介紹講座內容 |
![]() 老師講解 |
![]() 老師講解 |
![]() 學員討論 |
![]() |
學生作品 |
課程名稱:一日漁夫體驗課程
地點:芳苑哈哈漁場
時間:108/05/25(六)
教師:陳聖昌老師 / 陳明瞭老師(哈哈漁場負責人)
課程簡介:
彰化縣芳苑鄉漢寶村內的漢寶濕地,是個生態富饒的地方,本次課程將帶領學生深度探訪濕地與漁村,除了讓學生了解彰化西南沿岸生態、目前新興養殖技術(魚電共生)與環境教育的重要,也進行實作親自體驗漁夫工作,期望學生學會選擇新鮮食材與珍惜食物。
課程內容:
- 王功漁港潮間帶與蚵田養殖解說
- 介紹魚電共生產業
- 魚塭體驗—河川生態解說與捕魚體驗
- 料理廚房(介紹食材,學生動手實作)
- 介紹魚的種類及如何選魚、吃魚
學生心得:
- 海上作業的漁民在客觀的條件上必需遠離安穩的陸地,面對時而狂風巨浪、時而幟熱無風的多變的海洋。在主觀的心理上,漁民就像陸居的人一般,心底仍存在對海洋的畏懼,但當看到魚的時候,見獵心喜卻常讓作業的漁民疏於心防而予危險有可乘之機,因此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漁民仍是保險公司統計中最危險的行業!
- 參加這次活動有體驗到很多以前沒有體驗過的,第一次捕魚跟穿青蛙裝,很有趣!也了解到很多彰化的生態。
- 這次的活動規劃非常好玩,指導老師從早上的蚵田介紹一直到下午作為結尾的料理廚房這個環節都非常有耐心又用心的教導我們關於漁場的知識,以及他捕魚的經驗,真的很高興能參與這次的活動,沒想到可以真的下去魚塭體驗 真的太好玩又真實感受到踩在魚塭的感覺,不過當漁夫真是不容易,太陽再大,魚塭再難走也要堅持!非常佩服今天的指導老師!
- 其實自己本身很怕濕地海洋的壞境 總覺得地板髒髒的不敢下去踩 不過經過今天後發現其實好像也沒有這麼的恐怖 濕地有豐富的生態環境 在我看起來長得都一樣的螃蟹居然有這麼多的種類 今天還下到魚塭裡面玩耍 在滑竹筏的時候全身都濕了 今天是一次很特別的體驗。
- 今天參加這個活動很有趣,也接觸到平常不會特別認識的領域,體會了漁夫的生活。自己捕魚、煮魚,感覺很不一樣,而活動的地點也很悠閒,還認識了不少魚的種類。過程中也發現老師的小舉動,太小的魚都會放回去,永續發展的觀念,就是從這個小小的舉動做起。第一次親身體驗潮間帶生態,以前都是透過課本知道了,親自走過一趟,才發現潮間帶的生態真的很豐富呢!
-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而且太陽也很作美,甚至有點太美,感覺都有點曬傷了,痛!不過整體來說還是很有趣好玩,讓每個人都穿上了青蛙裝下水一起使用魚網撈魚,我也才知道了原來魚塭這麼深,對於身高不夠高的我其實有點勉強,好險最後我平安的保持身體的乾燥,實在是太好了!太好了!
- 早上從風力發電的面板看起,路上經過鷺鷥林與水筆仔後,我們抵達了潮間帶的蚵田,跟著老闆一起認識了很多生物,知道螺吃蚵仔的方法,覺得自然真的很神奇,就算是有堅硬外殼的生物,還是免不了天敵的攻擊。到了下午,我們在大溝邊收蜈蚣網,撒網捕魚,然後穿著青蛙裝在魚塭內抓魚摸蛤蜊,然後親手處理這些漁貨,這些都是平常不會去做,非常難得的體驗!
- 在潮间带沙地挖洞抓螃蟹 穿丑丑的青蛙装🐸 下水抓鱼 闭着眼睛乱摸蛤 和小伙伴划着橡皮艇飞驰 半完全独自杀鱼 自己煎鱼煎虾 喜获一脸荣耀黑~我觉得非常棒~希望以后还有更多这样的活动
- 透過活動,我們可以認識漁夫的工作與彰化在地的蚵仔產業,並去探索彰化寶貴的潮間帶生態,讓在彰師大讀書的我們都更能學習在地的資源教育,並且最後透過魚塭的活動去體驗以往不能做到的活動,值得多加參與,辛苦老師與承辦人員了。
![]() 講解在岩石中棲息的小生物 |
![]() 講解蚵農的工作 |
![]() 在潮間帶尋找小生物 |
![]() 講解蚵田 |
![]() 沿路風景 |
![]() 學生體驗收網 |
![]() 合照 |
![]() 大合照 |
課程名稱:南瑤宮觀察課
地點:彰化南瑤宮
時間:108/03/11(一)
教師:陳聖昌老師
課程簡介:
本課程將帶領學生至廟宇–南瑤宮,從匠師的木雕、石雕、彩繪、剪黏到建築樣式一一觀察與解說,了解背後隱含的各種意義,透過仔細觀察一間廟宇,得到台灣傳統建築知識。另外也透過介紹南瑤宮媽祖繞境與陣頭的相關故事,讓學生認識台灣傳統宗教活動。
【彩繪、雕刻藝術講解】南瑤宮彩繪雕刻藝術介紹
【建築樣式與歷史背景】傳統建築樣式介紹與歷史背景解說
【南瑤宮十媽會】南瑤宮分靈媽會與遶境故事
【武管文館解說】文武館是南瑤宮重要陣頭,相關故事介紹
學生心得:
- 今天的活動收穫很多,這是第二次來南瑤,之前是拜拜就走了,今天深入了解南瑤宮的建築、文化、歷史…希望未來學校能多開放校外參訪活動。
- 參訪後加深我對古蹟文化的興趣與了解,原本擔心無聊,卻因建築設計與牆身圖畫而驚嘆。
- 以前拜拜走馬看花,今天第一次詳細了解廟宇文化,發現每個角落都有意義,後殿鳳凰修復有待改進,期望保存古意。
- 身為彰化人,讀書多年卻沒參觀南瑤宮,這次課程對建築雕刻分析特別受益,見證匠師用心。
- 相當不錯的活動,南瑤宮代表彰化文化脈絡,講師帶領讓我們看見智慧,若有機會願再參訪。
![]() 木雕細節 |
![]() 石雕細節 |
![]() 彩繪圖案 |
![]() 剪黏工藝 |
![]() 建築鳥瞰 |
![]() 文武館陣頭 |
課程名稱:台灣黑金-螺溪石硯賞析與實作
地 點:彰化市二水鄉董坐石硯藝術館
時 間:109/11/28(六)
教 師:盧世達老師 / 董家靖老師(董坐石硯藝術館)
課程簡介:
本課程介紹「台灣黑金」之稱的螺溪石硯之歷史、台灣石硯文化的發展過程。濁水溪古稱為螺溪,因地利之緣, 董家第一代老師傅由製作學生硯台起家,後外銷至日本,第三代的工藝師為了尋回台灣與自家出產的珍貴硯台, 遠赴日本找尋作品。第二代工藝師董坐老師逐一介紹董家40多年來的石硯雕塑作品,也讓學生有機會使用董坐老師 製作的石硯,用毛筆寫下自己的名字,除了留作紀念,也培養學生在寫書法時「靜心」的態度。除了介紹董家一脈 製作石硯的歷史,也介紹了石硯從無到有的製作過程,實際操作螺溪石的切割、磨製、上蠟到刻字,並讓學生挑選石頭, 體驗從粗磨到細磨石硯的過程,親自為自己磨製的石硯刻下有意義的文字。
學生心得:
- 從早上的石頭質地和歷史脈絡認識,到下午欣賞老師作品,認識石頭原產地和實作,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實作的部分, 課程花了一個小時在磨石頭,一開始非常粗糙,看著石頭越來越細膩,非常有成就感,帶回來的作品極為實用和美觀。
- 因為本身是在讀地理系,所以聽到有關石頭的課程就非常有興趣,而今天也實際去看到了不同方面的人對石頭有不同的熱愛方式, 我們系上的教授是關係石頭的內在,而董家的藝術家們則是以外在的方式去表達對石頭的熱情,他們除了磨硯也以各種不同的方式 去讓大家認識石頭的美麗與魅力,今天真實的看到了他們的職人精神,因為自己磨真的很酸手,但是我們只是做最後的收尾部分 的步驟,而他們是要從原石開始做,真的是有相當的熱愛才能夠做那麼久,我們可以體驗到這次的活動真的很有幸,可以更加 了解到彰化的藝術底蘊,好期待下次有類似的活動。今天真的好開心。
- 這次的課程讓我知道硯台原來有那麼多種的形式,不只是只有四四方方的形狀,製作硯台不僅是一門手藝活還是一門藝術, 製作方式也不是我想的那麼簡單,讓我感到非常驚訝。下午親手磨製硯台,雖然很辛苦,但我覺得非常值得,做完後非常有 成就感,也對製作硯台的師傅肅然起敬起來,術業有專工,每個行業都有其辛苦和專業之處,我想以後書法課,我都會更加 小心和珍惜的使用硯台,並想起今天的心情吧~
![]() 螺溪石硯文化解說 |
![]() 螺溪石硯文化解說 |
![]() 石硯介紹教學 |
![]() 石硯製作體驗 |
![]() 石硯製作體驗 |
![]() 石硯製作體驗 |
![]() 藝術館前大合照 |
![]() 館內大合照 |
課程名稱:減壓、肌筋膜放鬆自我修復術
地 點:學生活動中心 1F 演講廳
時 間:109/11/18(三)
教 師:張家昌 教授 / 李淑芬 教授
課程簡介:
本課程簡介人體筋膜為一種結締組織,當身體因為持續勞動、壓力緊繃或受傷時, 會形成筋膜沾黏現象,造成肌筋膜症候群,也就是上班族常見的壓力症候群主因。 經由講師指導與實作,實際體驗如何透過自我按摩自我修復以及相關器材紓壓身體的筋膜, 預防筋膜發炎引發的不適症狀如頭痛、失眠、肩頸痠痛…等。
學生心得:
- 這次的活動讓我充分了解了正確的運動後放鬆模式及有效的頸肩手部放鬆, 了解肌肉的構造後,我才比較清楚自己身體的感覺,我認為平常不論有沒有運動, 都應該找個適當的時間好好放鬆,透過筋膜棒,我們可以比較輕鬆地做肌肉放鬆, 也不會傷到身體,使身心保持最佳狀態。
- 這次活動內容很棒,可以讓我知道很多關於放鬆筋膜的技巧,也知道怎麼挑選 適合的筋膜槍,不論運動或平日都很適合使用。
- 我覺得這個課程很有意義,老師教我們皮膚、肌肉、筋膜的區別以及它們的功能, 並且告訴我們該如何尋找它們。老師也教我們如何自我放鬆肩膀並幫助他人放鬆, 讓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能自我修復。我也學到如何正確使用筋膜槍,以及選擇 適合我的筋膜槍,正確使用不僅可以真正放鬆身體,也是對健康安全的保障。
- 藉由這次活動,我學到原來除了按摩肌肉外,也能按摩筋膜,也打破了許多人 對按摩的迷思,例如認為要痛才有效,其實會適得其反。也了解了筋膜槍的使用技巧, 不僅能幫助自己,還能幫助他人,並傳遞正確知識。
- 從多元課程中,我學到了筋膜、皮下脂肪的位置,以及肩頸、手部、腿部等 筋膜放鬆方法,還有筋膜槍的操作。用完後整個人放鬆許多,若之後還有類似課程, 我一定會報名參加。
![]() 講師講解筋膜構造 |
![]() 教導放鬆技巧 |
![]() 示範放鬆動作 |
![]() 糾正文姿勢 |
![]() 筋膜槍操作 |
![]() 筋膜槍操作 |
課程名稱:體態雕塑
地 點:學生活動中心 1F演講廳
時 間:109/11/17(二)
教 師:張家昌 教授 / 李淑芬 教授
課程簡介:
本課程運用運動基本原理、體適能觀念、體重控制及身材雕塑, 結合有氧、肌力與伸展運動的最新研究資訊,讓學生瞭解肌肉訓練、 肥胖防治與健康的基本原則與技巧。並實際示範與協助學生進行 家庭、教室、辦公室皆可施行的重量訓練(彈力帶、抗力球、水啞鈴、 徒手核心訓練)及高強度間歇訓練,並搭配全身性伸展動作, 以達到身材雕塑的目的。
學生心得:
- 這次課程讓我學到很多運動技巧,發現不同方式的訓練都能產生成效, 很開心有機會參與,期待更多體態雕塑及重訓相關課程。
- 淑芬老師的教學充滿活力,示範了許多適合各年齡層的訓練動作, 讓我更能體會日常生活中民族的需求,對未來職涯規劃也有幫助。
- 今天做了很多以前沒嘗試過的動作,學習了如何保護自己並有效訓練肌肉, 回家後也能持續練習,讓運動不再只有跑步或走路。
- 更深入理解運動對身心的幫助,不只是年輕人,長者也可透過適當方式 運動維持健康。
- 課程中多種訓練動作讓我受益,跟著講師練習後感覺更有自信, 未來會在家中或辦公室持續實踐。
![]() 教授帶做動作 |
![]() 深蹲動作指導 |
![]() 教授帶做動作 |
![]() 拉筋動作指導 |
![]() 教授帶做動作 |
![]() 核心訓練指導 |
課程名稱:在地故事-小西巷文化與特色童玩
地 點:彰化市
時 間:109/10/23(五)
教 師:王右武老師 / 蘇英華先生
課程簡介:
1. 小西街的歷史、文化與產業介紹。小西街就坐落在當時北門(拱辰門)和西門(慶豐門)之間的交通要道,當年四個城門中的西門與北門使用率最高,因此這附近最熱鬧,課程帶領學生實地走讀小西街區。
2. 小西街社區現況與發展–巷弄店家(成衣廠、藝術工作室、飲食業)介紹與參訪。小西街在1960年代和台北市迪化街、台南市大菜市並稱為全台三大布市,因此帶動小西街聚集成衣加工、針車行、針線行及百貨批發業。本次課程帶領學生拜訪成衣加工老店、批發店與舊旅店,深入了解在地產業發展。
3. 在地特色童玩DIY實作,結合資源再造及藝術治療應用。介紹在地特色童玩並實作,透過回收材料與紙材,教導學生製作特色童玩,並推廣環境保育與童玩在藝術治療中的運用。
學生心得:
- 今天的課程有許多收穫,“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講師帶領學生深入小西街,介紹與過去歷史比較,後回到教室進行童玩課程,讓我了解到童玩不只是遊戲,而是藝術治療的應用,對特殊孩童的訓練具有深遠意義。
- 參加完小西巷文化與童玩活動後,對彰化特色與文化有更深認識。原來“老鼠麵”並非麵中有老鼠肉,而是“貓鼠”台語發音,讓我大開眼界。
- 在小巷中流淌著古老氣息,成衣加工老店和童玩DIY讓我感受到在地產業與創意的結合,也深切體會到文化保存的重要。
![]() 拜訪成衣加工老店 |
![]() 實地走訪 |
![]() 透過再生資源製作童玩 |
![]() 訪問店家 |
![]() 童玩實作 |
![]() 訪問店家 |
課程名稱:彰化市移民廟宇踏查
地 點:彰化市
時 間:109/10/16(五)
教 師:王右武老師 / 邱明憲先生
課程簡介:
彰化城內擁有多座先民移民所建廟宇,蘊含豐富故事與文化。本課程帶領學生:
- 了解移民廟宇的神明背景與傳說。
- 走訪漳、泉、潮、福、汀洲五間移民廟宇,講解其功能和習俗特色。
- 分析廟宇空間使用,包括同鄉會館之作用與建築特色。
- 最後至在地傳統糕餅老店,體驗祭祀用糕點—鳳片糕的製作與文化意義。
學生心得:
- 台灣廟宇遍布街巷,卻少有人深入觀察。踏查課讓我認識到廟宇樑柱上的細節和百年故事,感受先民信仰力量。
- 從福、汀、漳、泉等地信仰,到小小城內的廟宇空間,體驗先民移民的不易與傳統祭祀文化,十分動容。
- 歷史課上只知皮毛,今日實地走訪,深入了解移民廟宇與城區發展,收穫匪淺,對台灣信仰有更深體悟。
![]() 導覽廟宇 |
![]() 介紹故事 |
![]() 解說空間使用 |
![]() 大合照 |
![]() 鳳片糕製作 |
![]() 介紹糕餅故事 |
課程名稱:從前有個彰化城-古城牆探尋
地 點:彰化市
時 間:109/09/25(五)
教 師:盧世達老師 / 邱明憲老師
課程簡介:
- 彰化背景故事與城門故事解說:透過大型教案作為開始,讓參與者快速理解彰化城故事的基礎,並佐以古今地圖對照,加深對地景位置與巷弄紋理的認識。
- 四城門土地公廟與城門位置探訪:以四座城門土地公為定位點,說明各城門的位置概況與其土地公的傳說故事。
- 清朝巷弄與城門碑文遺跡解說:探訪並了解清朝時期巷弄的發展脈絡及城門碑文遺跡,真實感受古城牆的歷史痕跡。
預計路線:彰化火車站解說彰化城發展 → 北門遺址 → 北門城門碑文 → 北門福德祠 → 小西巷 → 北門街 → 開化寺 → 元清觀 → 東門福德祠 → 東門遺址 → 城隍廟 → 清朝巷弄 → 城壁巷 → 南門遺址 → 南門福德祠 → 菜市街 → 聖王廟 → 西門福德祠 → 清朝巷弄 → 西門遺址
學生心得:
- 在彰化讀書第三年,我才曉得原來這裡有那麼濃厚的歷史,清朝的古道聽起來很遠,但原來就坐落在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逛街大多往台中去,想了解歷史則往台南去,經過今天的踏查,我才發現彰化的魅力。
- 透過此次USR活動,不僅更認識彰化在地社區,也理解其歷史脈絡如何形成,感謝多元學習給我豐富的文化素養。
- 從未如此深入了解彰化!今天的實地走訪,讓我學以致用,也感謝講師與通識中心的用心安排。
![]() 介紹彰化背景故事 |
![]() 介紹彰化城門故事 |
![]() 實際走訪 |
![]() 實際走訪 |
![]() 實際走訪 |
![]() 實際走訪 |
課程名稱:彰化古蹟修復課-孔廟
地 點:彰化孔子廟
時 間:109/04/26(日)
教 師:王右武老師 / 邱明憲先生
課程簡介:
- 文資法講解:從台灣文資法發展到世界文資的異同。
- 案例探討:孔廟古蹟修復的歷史脈絡,探討民國60年大規模修復如何成為台灣文資法與古蹟維修觀念的起點。
- 修復痕跡觀察:透過現場觀察尋找各時期修復與火災等痕跡,並引導防災思維。
- 實際測繪體驗:使用文公尺、測量儀與繪圖紙,實際觀察並測繪孔廟大門。
學生心得:
- 透過本次課程,更加瞭解古蹟修復的不易與必要性,並深感修復者的專業與細緻。
- 首次走入孔廟,聽講師講解文資法與古蹟修復歷程,收穫滿滿,對地方文化更有感。
- 了解古蹟修護需在保留原貌與加強耐久間取捨,並學會基本的測繪技法,十分有趣。
![]() 文資法講解 |
![]() 案例探討 |
![]() 實際測繪體驗 |
![]() 觀察修復痕跡 |
![]() 測繪工具演示 |
![]() 大合照 |
課程名稱:南郭現場,發現南郭─南郭印象快拍
地 點:南郭宿舍群
時 間:110/11/26(五)
教 師:王右武 老師 / 陳松志 老師
課程簡介:
- 認識由彰化縣文化局主辦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教學合作的「南郭宿舍群巷弄美學計畫」。
- 說明計畫透過環境藝術展示、青創基地進駐、公眾藝術計劃活化「聚落共生」概念。
- 安排現場踏查與引導創作,學員親身見習藝術進駐公共空間的實例。
- 學生以攝影快拍捕捉「一日現場」,並進行分享。
學生心得:
- 這些作品帶著神秘感,也賦予具有歷史風彩的南郭宿舍新生命。這次來這裡真的學到不少新知識也瞭解藝術有很多的呈現方式!雖然是雨天,但能看到南郭不同的樣貌。
- 去年參加過藝遊南郭的活動,這次是第二次到南郭觀賞藝術品,很高興能看到藝術品一年比一年更多,也將去年稍微草草帶過的被燒毀的9、10號宿舍做了更多的藝術設置,燒的焦黑的地方又有了新意,我覺得很棒!雖然今天活動期間都在下雨,但讓南郭呈現出另一種不同的風情!
- 今天的課程中,老師提到了各種與空間結合的藝術形式,這些藝術形式有的與自然環境共存有的在城市中與人們產生不同的連結,進而帶到了本次南郭宿舍群計畫的主題,下半堂我們參觀了南郭宿舍群中的裝置藝術,其中在燒毀的宿舍中重現原本樣貌的作品最讓我印象深刻,在宿舍燒毀後看到裡頭的骨架以及描繪在帆布上的痕跡和周圍的植物有種融合在一塊的感覺彷彿其以另一個面貌重現在眼前。
- 從中獲得藝術文化知識,也了解了彰化縣整體的歷史,特別是針對南郭街日治時期的介紹。再加上彰師大美術系的學生及藝術家的創作,讓南郭街顯得多彩多姿,從新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量,未來有機會會再繼續參加相關的活動!
- 最大的體悟,或者正確來說,是一種震驚。震驚有日式宿舍古蹟就在學校附近而不知道,震驚有這麼一個地方貓咪比人多,震驚文化保存和都市更新衝突的一把火燒在無辜的建築物上。讓身為外來觀光者的我,內心澎湃對映著古老居民—南郭宿舍,寂寂無語。
![]() |
![]() |
講師貼文 | 下午雨後的南郭宿舍群 |
![]() |
![]() |
講師講解南郭宿舍社群歷史1 | 講師講解南郭宿舍社群歷史2 |
![]() |
![]() |
講師講解南郭宿舍社群歷史3 | 活動大合照 |
課程名稱:海洋沿海友善產業與漁港文化踏查
地 點:王功漁港彰化海洋食研基地
時 間:110/11/20(六)
教 師:陳人平 老師(海湧工作室有限公司 執行長) / 王右武 老師
課程簡介:
- 漁港文化介紹與潮間帶棲地踏查,淨灘活動。
- 食魚教育—從識魚、吃魚到學會煮魚。
- 海洋廢棄物藝術牆 DIY 創作。
學生心得:
- 我對於這次的活動非常滿意,體驗了很多活動,我從來沒有去過淨灘,去完我對此非常驚嘆,真的是非常有意義,也讓我反思很多環保及愛地球的議題;而我們也有體驗到了王功漁港的漁村文化,參與了海廢彩繪牆的活動,也是很有意義,讓我有很多反思。
- 很高興能夠參與到這次的微課程,我本身是高雄人,彰化也只有一部機車代步,透過這次的活動更深入了解彰化在地文化風情及豐富的生態系。淨灘活動也是初體驗,現場的每一個人都是無私的付出,只為海洋付出一點心力,希望以後可以多辦類似的活動。
- 這個活動讓我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即使是看來無傷大雅的習慣,其實也是造成其他物種傷亡的元兇,而我們真正必須做出的反省在於不要「浪費」,而這動作雖看似平凡也不知道有沒有用,但是只要我們做了,我相信總有一天會因為這個小小的動作這個而去改變全世界,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 在今天早上我們先去了淨攤,利用自身的力量為大自然進一份貢獻,而後又參與了彩繪由海廢砌成的牆,我也因此看見了生活中每個東西的可能性。而在今天一整天的活動中,我最被撼動的還是下午執行長的演講,雖然環境的議題在生活中常常出現,然而我們卻常常選擇去無視它。在看到海龜與海洋生物在充滿垃圾的環境裡遨遊,真是令人感到陣陣鼻酸,而我也決定在日後盡量以環保袋代替塑膠帶,以可利用的吸管代替塑膠吸管,為往後地球的環境盡一份努力。
![]() 講師帶領同學淨灘前
|
![]() 淨灘過程
|
![]() 淨灘結束
|
![]() 淨灘大合照
|
![]() 講師帶領同學彩繪海廢牆1
|
![]() 講師帶領同學彩繪海廢牆2
|
![]() 講師講解海洋環境相關議題
|
![]() 活動結束大合照
|
名稱:USR專題實作競賽 得獎名單
地點:教學大樓 6樓 演藝廳
時間:110/10/27(三)

特優
社區再造 - 密室逃脫連結異世代的回憶

優選
文創與行銷 - 遇見Easyfit

優選
紅外光靶向上轉換奈米粒子癌症治療

佳作
織事匯「社」- 社頭之美無窮盡

佳作
空間規劃與社區治理策略 - 以彰化縣線西鄉寓埔社區為例
.png)
特優
一緒に社會企業
.png)
優選
社頭鄉環保復甦計畫

佳作
新入侵貽貝條紋殼菜蛤在台灣分布現況

佳作
貽貝條紋殼菜蛤 - 在台灣的形態及遺傳變異

佳作
優化革蘭氏染色技術 - 檢測文蛤體內之溶藻弧菌
特優
新生社區農村再生執行計畫 - 紅蘿蔔包裝設計
優選
襪鳴!謹來罩 - 社頭產業之文化建立與復甦
特優
慢活「社」影
課程名稱:數位經濟與電子商務 高效雲端工作術實作
地 點:Google Meet 線上上課
時 間:110/10/23 (六)
教 師: 王右武 老師 / 謝東昇 老師
課程簡介:
一、數位經濟與電子商務:
- 網路經濟大未來
- 行動商務大發現
- 電子商務與未來商務
二、高效雲端工作術實作:
- Google 雲端硬碟工作術
- Google 雲端平台操作實務
- 各大雲端好用資源介紹與實作
- 雲端文件編輯、共用與轉檔
學生心得:
1. 上午的課程了解到像是AR/VR/MR、元宇宙、行動商務等概念,也對未來商務的發展有初步理解;下午則學會雲端技巧、搜尋引擎使用,以及許多實用網頁工具和 App,收穫滿滿。
2. 系上常用雲端,但透過老師教學,許多複雜操作都能用更簡易的方式完成,節省時間。
3. 今天學到 ABC(AI、Big Data、Cloud)、元宇宙、EC、MC 差別…等概念,下午還實作了雲端硬碟、Google 文件掃描、背景去除…等新功能,受益良多。
4. 雖然先從基本概念講起,但老師解說簡單易懂,實作部分更推薦了多個免費高效工具,線上課也十分互動,今天收穫又有趣。
![]() 講師 EMAIL 添加 |
![]() 講師講解本日課程架構 |
![]() 腦力激盪 |
![]() 講師講解未來科技趨勢 |
![]() 使用雲端功能實作 |
![]() 各檔案操作方式解說 |
課程名稱:網路社群經營與行銷
地 點:Google Meet 線上上課
時 間:110/10/14(四)
教 師:王右武 老師 / 蔡沛君 女士
課程簡介:
1. 社群概念與2021年Q3趨勢分析
- 釐清社群運用的目的及如何有效運用
2. 如何讓正確的使用者收到訊息
- 粉絲團經營趨勢
- 了解 Facebook 粉絲團趨向的要件
- 如何增加粉絲團訂閱人數
- Facebook 功能趨勢
3. 增加社群文案特色
- 貼文必備要素
- 文案的流行趨勢
- 失敗案例
- 網路學習資源介紹
4. 發文小訣竅
- 構圖訣竅
- 粉絲團功能運用
- 粉絲團多久發一次文
- 如何寫出有互動貼文
- 企業管理平台介紹
學生心得:
1. 課程中提到了IG、FB經營方向與分析方法,以及負面回覆的危機處理,後半段還講解了粉專資安應對,受益良多。
2. 網路社群行銷已成主流,學習如何下標題、瞄準客群並達到宣傳效果,是我這次最大的收穫。
3. 從零概念到了解FB、部落格的商業運作與消費者心理,蔡講師的經驗分享很有趣,四小時課程不沉悶。
4. 原來社群平台背後的運作比想像中深,以後管理系上粉專也能應用所學,今天收穫滿滿。
![]() 講師講解FB貼文互動類型 |
![]() 講師講解貼文曝光的方式 |
![]() 講師講解如何讓FB增加粉絲 |
![]() 講師講解FB粉絲團類型 |
![]() 講師講解社群文案 |
![]() 講師講解貼文三大要素 |
![]() 講師講解三大要素範例1 |
![]() 講師講解三大要素範例2 |
![]() 講師講解三大要素範例3 |
![]() 講師講解長文案 |
![]() 講師講解迷因文案 |
![]() 講師講解有效的曝光 |
課程名稱:影視媒體創意產業拍片實務
地 點:彰化市
時 間:110/05/07 (五)
教 師:張逸方 博士 / 導演
課程簡介:
1. 介紹影視創作、技術與相關作品,讓學生初步了解概念。
2. 解說拍攝流程的各項安排(如深度訪談、田野調查與取材歷程等)。
3. 透過拍片所需的器材進行實作練習,讓學生學習更有感。
學生心得:
1. 經過這次的活動,能對影視媒體產業有粗淺的了解,我們在電影院或電視上看到的作品都是由很多影視產業的人花很多的心力產出的,雖然時間不是很充足,但還是可以學到一些影視相關的知識,看完老師拍的紀錄片,能夠看到台灣影視產業的發展與技術的變遷以及他們從業人員的辛苦,就如影片中說的不管是好片或爛片,都是每個製片人員花費很多的心力所完成的,都是他們的心血。
2. 我上了這堂課,不僅僅學到了關於剪接、去背等拍影片的技巧,老師還很深入的介紹有關膠捲影片的拍攝技術、過程,雖然他是個古老的科技,卻有一種返璞歸真的美感以及滿滿的人情味,而且老師講課幽默風趣且清楚,上完這堂課可以把整個從拍攝到剪輯至最後輸出的流程都學起來,相信對未來有滿滿的幫助。
3. 今天從剪膠捲開始,到導演的《再見了,菲林》,讓我知道原來一部電影的後面費了這麼多的真.功夫,而且膠捲時代距離我們也不遠,是2012年前的事而已。短短4個小時,導演準備了許多內容讓我們瞭解拍片實務,感受得到導演的用心,也覺得很幸運有這個機會學習這個完全不熟悉的專業領域。課程的另一個重點是「剪接」,導演也不藏私地介紹了業界使用的軟體,讓我得到了「威力導演」外的其他專業資源。除了學習到的新知識,導演十分地幽默風趣,用淺顯易懂的方式領我們入門,也一直鼓勵有興趣的同學能夠放心去嘗試,老師也願意再接受我們問問題,甚至幫忙看我們的影片,讓有興趣的人大受鼓舞,也感到安心,今天下午真的很值得,獲益良多!
![]() 講師講解相關知識 |
![]() 講師透過軟體講解相關知識 |
![]() 講師帶同學操作相關機器 |
![]() 講師講解相關知識 |